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
您的位置: 首页 > 百科知识 >

挖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(挖掘机的进化史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5-06 07:18:02    

挖掘机的历史

挖掘机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机械,在土石方工程及各种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,从早期的简单雏形到现代的高科技设备,反映了人类在工程技术领域的不断进步。


现代挖掘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15 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出现的淤泥挖掘船。意大利以水上航运为重要交通方式,需要经常疏浚河道,这种挖掘船由两艘小舟并列,侧舷之间架设类似水车的转轮,转轮四角伸出的木杆端部安装铲斗,以人力驱动转轮旋转,让铲斗探入河底铲挖淤泥,铲斗容量一般为 0.2 至 0.3 立方米。当盛满淤泥的铲斗旋转至顶端时,淤泥会通过滑板倾倒进船舱中,这可被视为挖掘机的雏形。

到了 1833 年至 1835 年间,美国费城的铁路工程师威廉·奥蒂斯设计和制造了第一台以蒸汽机驱动、安装在铁路平车上的吊臂式单斗挖掘机。它采用铁木混合结构,吊臂回转靠人力用绳牵引,通过不断延伸铁轨实现带状开挖,被称为铁路铲(蒸汽铲)。然而,由于奥蒂斯英年早逝以及专利保护、人力成本低廉等因素,奥蒂斯式蒸汽铲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应用。

1870 年以后,美国大规模建设铁路,蒸汽铲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。其性能不断改进,并开始应用于铁路建设、开挖运河、露天矿剥离等领域。1880 年,出现了第一批以拖拉机为底盘的半回转式蒸汽铲。

1910 年,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机驱动的单斗挖掘机,并开始应用履带行走装置。1912 年,出现了汽油机和煤油机驱动的全回转式单斗挖掘机。1916 年,柴油发电机驱动的单斗挖掘机问世。1924 年,柴油机直接驱动开始用于单斗挖掘机上。此后,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,轮胎式底盘逐渐应用于小型挖掘机。20 世纪 30 年代,出现了步行行走装置。20 世纪 40 年代,在拖拉机上配装液压反铲的悬挂式挖掘机出现。

液压技术的应用是挖掘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。1951 年,法国 Poclain(波克兰)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台全液压挖掘机。波克兰公司创始人乔治·巴塔伊生于 1879 年,1927 年他和工程师安东尼·莱杰合伙成立公司,主要业务为修理农用机械,1930 年公司改名为波克兰制造公司。1951 年 10 月,波克兰研制成功第一台正铲液压挖掘机,它采用道奇 4×4 改装的轮式底盘,前部为汽车驾驶室,后部为液压挖掘机,由控制台、液压臂、铲斗等组成的上车体,围绕底盘后轴上方的立柱旋转,正方形铲斗容积约 1 立方米。

1953 年,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回转液压挖掘机,采用正铲挖掘。

挖掘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代:

1. 第一代挖掘机:电动机、内燃机的出现,为挖掘机提供了先进而合适的电动装置。1899 年,第一台电动挖掘机出现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柴油发动机也应用在挖掘机上,这种柴油发动机(或电动机)驱动的机械式挖掘机是第一代挖掘机。各种挖掘机产品相继诞生,挖掘机逐渐成为西方各国基础建设工程中的主要工程机械产品。

2. 第二代挖掘机:液压传动代替机械传动是挖掘机技术上的一次巨大飞跃。随着液压技术的广泛使用,挖掘机有了更加科学适用的传动装置,其工作效率更高、性能更加稳定。

3. 第三代挖掘机: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,使挖掘机具备了自动化的控制系统,朝着高性能、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。机电一体化的萌芽约发生在 1965 年前后,而在批量生产的液压挖掘机上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则在 1985 年左右,最初目的是为了节能。

20 世纪 60 年代起,液压挖掘机进入推广和蓬勃发展阶段,各国挖掘机制造厂和品种增加迅速,产量猛增。1968 年至 1970 年间,液压挖掘机产量已占挖掘机总产量的 83%,接近 100%。

在我国,从 1967 年开始自主研制液压挖掘机。上海建筑机械厂的 WYl00 型、贵阳矿山机器厂的 W4-60 型、合肥矿山机器厂的 WY60 型挖掘机等是第一批研发成功的国产液压挖掘机,标志着我国液压挖掘机行业的形成和发展。

挖掘机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工作装置、回转机构、动力装置、传动机构、行走装置和辅助设备等。此外,单斗挖掘机和斗轮挖掘机还有转台,多斗挖掘机有物料输送装置。动力装置有电驱动、内燃机驱动和复合驱动 3 种形式,中小型机多用柴油机或柴油机-电动机复合驱动,大型机则用电动机驱动。传动机构通过液压泵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液压马达、液压缸等执行元件,推动工作装置完成各种作业。行走装置用于支承机器,使机器变换工作位置和转移作业场地。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施工作业的需要,挖掘机可以配装多种工作装置,如挖掘、起重、装载、平整、夹钳、推土、冲击锤等作业机具。

如今,挖掘机在工程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,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数字化、智能化。